玉衡带领人手紧锣密鼓地起草商业法规和官员考核制度。经过数日的努力,初稿完成并呈交给苏牧。苏牧仔细审阅后,又召集了朝中一些有经验的大臣,共同商讨法规和制度的细节,确保其严谨性和可行性。
然而,深化改革的举措再次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这次不仅有部分富商,还有一些中低级官员对此表示不满。富商们担心商业法规会限制他们的逐利行为,而一些习惯了敷衍塞责的官员则害怕严格的考核制度会影响他们的仕途。
“这商业法规简直是束缚我们的手脚,以后还怎么赚钱?”一位富商在私下抱怨道。
“是啊,还有那考核制度,我们以后做事可得小心翼翼了,稍有不慎就可能丢了乌纱帽。”一位官员附和道。
这些人开始在暗中串联,企图阻止深化改革的推行。他们一方面在民间散布谣言,说深化改革会导致经济衰退,百姓生活困苦;另一方面,他们准备联名上书皇帝,反对这些新制度。
“将军,我们发现有一些富商和官员在暗中勾结,企图阻止深化改革。他们已经开始散布谣言,还准备联名上书。”玉衡焦急地向苏牧汇报。
苏牧心中早有预料,他冷静地说道:“玉衡,不要慌乱。先收集他们勾结的证据,同时安排人手在民间辟谣,向百姓解释清楚深化改革的好处。至于联名上书,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
就在苏牧积极应对这些阻力时,转机出现了。一些在改革中受益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他们来到京城,向皇帝和苏牧表达对改革的支持。
“陛下,摄政王,改革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坚决支持深化改革。那些谣言都是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陛下千万不要听信啊!”一位百姓代表说道。
其他百姓也纷纷附和:“是啊,陛下,我们相信摄政王,相信改革!”
皇帝看到百姓们如此支持改革,心中十分欣慰。他对苏牧说道:“摄政王,百姓们的心意朕看到了。你放心推行深化改革,朕全力支持你。若有人胆敢阻挠,朕绝不轻饶!”
苏牧心中感激百姓的支持,同时也感到责任更重了。“陛下放心,臣定会不负陛下和百姓的信任,坚决推行深化改革,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虽然得到了皇帝和百姓的支持,但苏牧知道,那些反对深化改革的人不会轻易罢休。他必须小心应对,利用好这个转机,冲破阻力,将深化改革顺利推进下去。
得到皇帝和百姓的支持后,苏牧加快了深化改革的步伐。玉衡等人日夜赶工,完善商业法规和官员考核制度的细节,确保其尽快颁布实施。然而,那些反对改革的富商和官员并不打算就此放弃。他们表面上偃旗息鼓,暗中却在策划着更隐秘的行动。
“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苏牧的改革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利益。必须想个办法,让他的深化改革无法推行。”一位富商咬牙切齿地说道。
“没错,联名上书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得另辟蹊径。听说苏牧在边境通商口岸的建设中,与一些外国商人来往密切,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做文章,诬陷他通敌卖国。”一位官员阴险地提议。
众人纷纷点头,觉得此计甚妙。于是,他们开始收买一些市井无赖,让他们在京城各处散布苏牧与外国商人勾结,出卖国家利益的谣言。一时间,京城内又谣言四起,百姓们人心惶惶。
“将军,那些人又开始捣乱了,这次他们造谣说您通敌卖国,京城百姓都有些人心惶惶。”玉衡气愤地向苏牧汇报。
苏牧心中大怒,但他知道此时不能慌乱。“玉衡,不要理会这些谣言,继续推进法规和制度的完善。同时,安排可靠的人手调查谣言的源头,收集那些幕后黑手的罪证。我们要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是,将军!只是这些谣言对百姓影响很大,我们要不要立刻辟谣?”玉衡担忧地问道。
苏牧沉思片刻:“先不要着急辟谣。百姓们虽然暂时被谣言迷惑,但只要我们拿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谣言的荒谬,他们自然会明白真相。而且,现在辟谣可能会打草惊蛇,让那些幕后黑手更加警惕,不利于我们收集证据。”
在暗流涌动中,苏牧坚守着改革的决心。他一边关注着深化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一边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对那些反对改革的势力进行致命一击。而此时,京城的百姓在谣言的影响下,对改革的态度开始出现动摇。
玉衡按照苏牧的吩咐,暗中调查谣言的源头,收集那些富商和官员勾结造谣的证据。经过一番艰苦的侦查,终于掌握了他们收买市井无赖、策划谣言的详细过程,包括往来信件、金钱交易记录等。
与此同时,苏牧也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来澄清谣言。他深知,只有在证据确凿且百姓对谣言的疑惑达到顶点时出手,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终于,机会来了。京城内因为谣言,百姓对改革的质疑声越来越大,甚至有人开始抵制通商口岸的商品。苏牧觉得时机已到,他立刻安排人手在京城各处张贴告示,公布那些富商和官员勾结造谣的罪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